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
一、研究所简介
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研究梯队已经形成规模,研究领域不断凝结,已经形成了一支非常稳定的学术团队。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0余名,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黄河学者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整体来看具有年轻化、稳定化、后劲足的特点。研究所立足于我国当前重大刑事法治问题,研究视域贯通中西,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特色突出,在欧洲刑事法、有组织犯罪的认定与刑事政策、刑罚结构调整与制度改革、社会转型期我国刑法扩张的合理限度等方向的研究优势明显。研究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正高级职称比例高、国际化背景突出;多人在司法实务机关挂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近年来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整体实力居于全省领先地位。以本所为依托成立的智库非常注重社会服务、法律宣传与普及工作,多名研究人员应邀为各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法制宣讲;或接受媒体采访,就社会热点问题向社会公众发表看法。上述举措在社会反响良好,切实做到了学以致用,履行了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职责。本研究所学术交流频繁,主办、承办或协办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先后邀请多位我国知名刑法学者前来讲座或进行学术交流,多名研究人员先后赴国内外参加重要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研究所的知名度,提升了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与科研能力。
二、研究所团队
所长:蔡军
成员:郝守才、刘霜、樊建民、庞冬梅、王爱鲜、刘夏、杨松涛、姚显森
谷永超、杨金科、晋涛、王利、陈胜强、张文勇
三、近年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
1、我国共犯处罚原则的反思与重构——中意刑法比较研究的视角,刘霜,现代法学,2018年第6期。
2、论罪名生成的方法,晋涛,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2期。
3、我国有组织犯罪刑法立法20年的回顾、反思与展望,蔡军,1929cc威尼斯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4、英美刑法的理性人标准及启示,谷永超,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第4期。
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度适用检讨,樊建民,法商研究,2016年第4期。
6、中俄反腐败法律规制体系比较研究,庞冬梅,刑法论丛,2016年第4期。
7、论同一构成要件内的行为差误,樊建民,法律科学,2016年第2期。
8、保安处分视角下的职业禁止研究,刘夏,政法论丛,2015年第6期。
9、论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特殊救济,姚显森,法商研究,2015年第4期。
10、意大利的罪刑结构及其发展趋向研究,刘霜,刑法论丛,2015年第1期。
11、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及法律规制,姚显森,现代法学,2013年第5期。
12、疑罪从无处理的程序法规制,姚显森,现代法学,2014年第5期。
13、决断掩盖了“权力决断”——民元以来立宪的文化分析,陈胜强,法学评论,2014年第4期。
14、德国保安处分制度中的适当性原则及其启示,刘夏,法商研究,2014年第2期。
15、俄罗斯刑罚阶梯制度研究,庞冬梅,刑法论丛,2014年第3期。
16、十八世纪英国治安法官司法实践,杨松涛,历史研究,2013年第4期。
17、俄罗斯刑事被害人学的发展及相关争议问题研究——以俄罗斯刑事实体法中被害人学的考量为视角,庞冬梅,刑法论丛,2013年第3期。
(二)代表性项目
1、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预防刑法的法治限度研究,刘夏。
2、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地方民事审判研究,张文勇。
3、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俄罗斯刑法总则制度研究,庞冬梅。
4、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俄文版),庞冬梅。
5、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刑事立法的新近扩张及其合理限度研究,刘霜。
6、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趋势与刑事治理对策研究,蔡军。